奉化西塢街道蔣家池頭村有個老年食堂——“孝膳堂”,每天有50余名老人在這里就餐。75名志愿者輪流值班,撐起這個老年食堂,有人負(fù)責(zé)洗碗端菜,有人負(fù)責(zé)送餐。村里還有一塊“共享菜園”,免費(fèi)提供時令蔬菜。老年食堂開張三年來,沒有一名志愿者中途退出,來幫忙的人反而越來越多,甚至連外村的志愿者都來了。這個老年食堂很吃香有堂食,還有送餐服務(wù)小菜三天不重樣,吃得很落胃。”11月20日中午,老年食堂里飯菜飄香,84歲的王國堯夫婦正在吃午飯。每張桌子坐著一兩位老人,志愿者挨個將餐盤端到桌上。“這個鯧魚很新鮮。”“廚師做的菜很好吃,我天天都光盤。”老人們有說有笑,就餐時光很是愜意。“平時家里就我們兩個人吃飯,中午燒一頓,晚上肯定就要吃剩菜了。自打村里有了老年食堂,我們一頓都沒落下。”王國堯吃得津津有味,午餐有紅燒小鯧魚、炒土豆、咸菜炒筍片,還有一個湯。在蔣家池頭村,60周歲及以上老人有380位,占總?cè)丝诘乃某勺笥?,而且老人的子女大多不在身邊,一日三餐,很多老人都是草草了事,吃剩飯或冷飯的現(xiàn)象相當(dāng)普遍。2017年7月,蔣家池頭村開辦起老年食堂,為村里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。價格相當(dāng)實(shí)惠,每人每餐4元,90歲以上老人就餐,每人每餐只需3元。開張三年來,這個老年食堂的“生意”越來越好,來就餐的老人翻了一番。“村里有了老年食堂,兒媳婦就不用每天十幾公里來回跑了。”老伴去世以后,81歲的老人胡國芳吃飯成了問題。老年食堂開張后,這個難題總算解決了。每天吃完飯,他就和老伙計去活動室看電視、聊天。老年食堂還有送餐服務(wù)。志愿者胡淦權(quán)將熱騰騰的飯菜裝進(jìn)餐盒,每天騎著三輪車給20余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。從2017年11月開始,每天風(fēng)雨無阻。
75名志愿者輪流值班“上崗”三年多來,沒有一人中途退出“今天的菜,味道怎么樣?”“很好吃,鯧魚特別新鮮!”老人們吃得開心,楊亞鳳和梁云利的干勁更足了,她們是當(dāng)天的輪值志愿者。早上6點(diǎn)開始,她們就忙開了,從洗菜、切菜、端盤再到洗碗,一直要忙到中午12點(diǎn),下午2點(diǎn)開始張羅晚餐,一天要“工作”9個多小時。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“和美”志愿者。75名志愿者撐起這個老年食堂,基本上每人每月輪值1天。三年來,中途沒有一名志愿者退出,反而越來越多。在蔣家池頭村的宣傳欄上,寫著這些最美志愿者的事跡。馬春娥經(jīng)常開著私家車為老人采購新鮮食材,平日里隨叫隨到;袁蘇菊腳受傷了在家休息了一陣子,雙腳剛能落地就趕來“上崗”;吳成華經(jīng)常向老年食堂捐贈大米等物資;60歲的鄔杏娣是隔壁的稅務(wù)場村人,去年報名參加志愿服務(wù),一有時間就來老年食堂幫忙;應(yīng)英娣是鄞州人,這幾年住在蔣家池頭村,聽說老年食堂缺人手,就主動來報名……“錢是賺不完的,但志愿服務(wù)不能落下!”這是志愿者們掛在嘴邊的話。“我們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,趁現(xiàn)在年輕幫幫忙,只是舉手之勞。”楊亞鳳說,這是很多志愿者的初心。很多志愿者平時還在上班,輪到值班的日子,他們寧可放下手里的活兒,都會過來幫忙。“看著老人家吃得開心,我們做再多都是值得的。”
開辟共享菜園,免費(fèi)提供時蔬該模式在奉化很多老年食堂推廣“這么好的食堂,我們能吃多久?會不會關(guān)?”老年食堂剛開張時,村民時常有這樣的擔(dān)心。“你們放心,這個食堂會一直開下去!”蔣家池頭村黨支部書記陳倫的回答,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。農(nóng)村的老年食堂不算新鮮事,但有的辦著辦著就逐漸冷清了,有的因支出太大,不堪重負(fù)。但蔣家池頭村的老年食堂,卻越辦越熱火,里面的門道可不少。“我們村里有一塊共享菜園,專門給老年食堂提供時令蔬菜,一年下來能給我們省不少錢。”楊亞鳳帶著記者,來到位于村口的“初心菜園”。為了讓老人吃上放心菜,幾年前,村里在一塊空地上,組織黨員志愿者開辟了一個約2畝的“初心菜園”。志愿者定期在菜園里除蟲除草、施肥栽種,一年四季向食堂供應(yīng)各種時令蔬菜。老年食堂要長久運(yùn)營下去,收支平衡是關(guān)鍵。“我們采取‘政府補(bǔ)一點(diǎn)、村里貼一點(diǎn)、慈善捐一點(diǎn)、個人掏一點(diǎn)’的方法,確保老年食堂可持續(xù)運(yùn)營。”陳倫說,每年上級民政部門補(bǔ)貼7萬-10萬元,村委會補(bǔ)貼10余萬元,保障食堂的日常運(yùn)營;75名志愿者免費(fèi)提供服務(wù),大大降低了運(yùn)營成本……據(jù)悉,這兩年,蔣家池頭“孝膳堂”的運(yùn)作模式已逐步在奉化推廣,成為奉化農(nóng)村居家養(yǎng)老的一大品牌。